> 文章列表 > 基区宽度调制效应

基区宽度调制效应

基区宽度调制效应

基区宽度调制效应,也称为Early效应,是双极晶体管(BJT)在较大工作电压时出现的一种现象。具体来说,它指的是基区的有效宽度随集电结的反偏电压变化而变化。当集电结的反偏电压增大时,集电结的空间电荷区加宽,导致基区有效宽度变窄,从而减少了载流子在基区的复合机会,使得基极电流Ib减小。因此,基区的有效电导也随之减小。

Early效应会导致BJT的输出伏安特性不饱和,输出交流电阻减小,进而使得电压增益下降。此外,Early效应还会导致BJT的电流放大系数β随着集电极电压的增大而提高。

为了减小Early效应,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提高基区掺杂浓度或增大基区宽度,这些措施可以提高Early电压,从而增加输出交流电阻和电压增益。然而,这些措施可能会影响器件的其他性能,因此在设计和制造BJT时需要综合考虑。

Early效应是BJT的基本特性之一,对于功率晶体管的设计尤为重要,尤其是在高频和大功率应用中

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:

如何减小Early效应?

基区电导调制效应与集电结反偏电压关系?

沟道调制效应与基区宽度调制效应有何区别?